生物安全实验室通风空调系统设计需严格遵循《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》(GB 50346)及行业指南,核心目标是实现定向气流控制、压力梯度管理、高效过滤与污染排放安全。以下是环扬未来分模块整理出的设计要点:
定向气流原则
洁净区→污染区单向流:采用FFU(风机过滤单元)或层流罩,确保空气从低风险区向高风险区流动(如BSL-3实验室核心区)。
回风路径隔离:实验区回风需独立处理,禁止与办公区混用。
压力梯度控制
正压保护:主实验区相对走廊保持5-10Pa正压(防止外部污染渗入)。
负压隔离:操作病原微生物的区域需-20Pa至-50Pa负压(防止泄漏)。
三级过滤机制
初效过滤:拦截大颗粒物(G4级,新风段)。
中效过滤:去除5μm以上颗粒(F8级,送风段)。
高效过滤:HEPA/ULP过滤(对0.3μm颗粒过滤效率≥99.995%)。
排风处理
高效过滤后排放:排风需经两级HEPA过滤(尤其涉及高致病性微生物时)。
热氧化处理:化学实验室排风需加装VOCs处理装置。
核心设备
变频风机:根据实验室使用状态自动调节风量,节能降噪。
密封型机组:防止未经过滤空气渗入(如BSL-3/4级实验室)。
布局原则
独立送排风系统:避免与非实验区共用管道。
备用机组:关键区域需配置冗余设备(如BSL-4实验室)。
监测系统
压差传感器:实时监测各区域压力梯度。
粒子计数器:定期检测空气洁净度(ISO 5-7级标准)。
性能验证
烟雾测试:可视化验证气流方向。
衰减测试:确认过滤器密封性及安装质量。
动物实验设施:增设独立排风笼具,避免交叉污染。
冷冻电子显微镜:配置低温空调与除湿系统(维持≤20℃/40%RH)。
合规提示:设计需通过CNAS认证机构检测,并符合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》要求。建议委托有P3实验室设计经验的机电工程团队,结合实验室具体功能(如病毒培养、基因编辑)进行定制化设计。